2亿流量、百位专家、2023年宏观形势论坛信息量巨大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人大重阳网综合媒体报道:2023年1月16日-17日,以“新的动荡变革期下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2023年宏观形势年度论坛暨第四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在京成功举办。该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巨丰金融研究院联合承办,北京巨丰金控科技有限公司、新经济学家智库共同支持。
1月16日,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出席并发表年度特别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联席理事长、巨丰金控科技董事长马琳做开场致辞。相关部委领导、高校学者、智库专家、企业及媒体代表等近百位嘉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共同解读当下宏观形势,把脉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发展。
超过200万人次在线收看了此次论坛,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新网、中评社、新华财经、凤凰卫视、深圳卫视、三沙卫视、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南方都市报、凤凰新闻、观察者网等多家国内媒体,以及俄罗斯塔斯社、南华早报、印度及巴基斯坦等多家外媒报道本次会议,全网浏览量超过2亿。
张东刚指出,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的关键一年。智库向来是知识、智力和思想最密集的领域之一,在形势研究、理论创新、资政服务、国际传播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以“新的动荡变革期下的中国与世界”为论坛主题,共同探讨新时期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既是智库领域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智库加强交流合作、凝聚共识力量,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而团结奋斗的创新之举。
外交部副部长谢锋用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发表了主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共创美好未来》的年度特别演讲。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主持该环节。谢锋用“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任何国家、民族和个人都不应该落下”“只有大家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国与国才能和睦相处,人类持久和平才有希望”“开放是双向的,不能一边要求别人开放,一边关上自己的大门”“竞争应该是公平的,合理的,是你追我赶而不是你死我活”等金句向大家介绍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和内涵、我外交政策主张、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巨大成就等。谢锋还就中美关系未来展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等分享了观点,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谢锋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年以来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未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需要坚持如下方面:一要坚持共同发展,为破解全球发展赤字注入动力。中国正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生效,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二要促进共同安全,为实现人类持久和平贡献力量。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应该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大家都走和平发展道路,人类持久和平才有希望。三要推动共同开放,为深化合作共赢创造机遇。开放是共赢的,打开大门的中国和张开怀抱的世界都从中获益良多。开放是双向的,不能一边要求别人开放,一边关上自己的大门。四要弘扬共同价值,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构筑桥梁。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不同制度、不同文明、不同国家间的最大公约数,为破解人类面临的挑战提供重要启示,为实现最广泛的国际团结提供价值纽带。五要承担共同责任,为维护国际战略稳定尽责尽力。找到造福两国、惠及世界的正确相处之道,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是对两国和世界人民应该切实负起的责任。
王轶表示,2023年1月,人大重阳迎来十周岁生日,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举行本次论坛,是希望能够在新年伊始,为大家搭建一个沟通平台,切磋探讨未来国际国内经济走向。同时,面对中国当前自身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在国际上面临的复杂情况,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发挥智库汇智、启智、生智的重要作用。
马琳认为,当前在新的动荡变革期下,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演进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对于中国,或者对于中国企业界而言,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像今天这样,洞悉宏观形势对企业的命运休戚相关,宏观形势认清了,掌握主动权的能力就提升了,对驾驭未来也就更有信心,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民族复兴大业自然也就更顺利了。
随后,论坛进入题为“2023年宏观形势与智库责任”的大会主旨讨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光大银行原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武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智库理论与实践》主编、研究员刘细文出席并发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担任主持人。
陈文玲认为在新形势下,中国智库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对外宣传展示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示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推动文明交流,展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光明前景,让世界能够信服,让世界能够认同,让世界能够和中国形成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所以,在强国的道路上,中国智库的历史责任是要成为理论的创造者、舆论的引导者、政策的设计者、国家战略的探索者、国际交流的贡献者。
贾康认为短期来看,2023年是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忽视的关键契机,疫情防控形式在年中将继续改善,推动全年经济发展态势上行,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超6%。中期来看,需要引领经济下行压力转换为“集约型的高质量发展”,在中高经济增速区间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这要求我国在“十四五”中后段力达年均5.5%-6%增速;“十五五”期间5%-5.5%是我们的目标,不要落到5%以下;“十六五”速度保持在4.5%以上;这样才能实现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203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长期来看,要从制度创新入手,这离不开思想观念和基础理论的创新特别应该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关私有制的论述。
于运全认为,第一,需要讲好中国经济的故事。目前国际舆论关注中国的所有议题当中,经济议题是占比最大的议题,大概占到一半以上,这个议题也是相对来说对中国最为客观,评价最为积极的。第二,如何讲好中国经济的故事?在方法论的层面,当下最重要的是坚定共识,凝聚共识,坚持立破并举,坚定走自己的路。第三,智库可以做什么?一是从学理上讲清楚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长期性、理论性问题;二是自主搭建平台,自主构建中国经济评价指标;三是联合智库、媒体、经济学家、学者,与各个主管部门协同构建一个立体、良性的生态体系。
武健认为中国智库有责任关注和研究当下金融国际化的热点问题,不断提升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中的话语权。首先,要关注经济增长与对外开放的关联,推进国际国内双循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伴而行。其次,要关注绿色金融自我创新与国际合作并举。第三,要关注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汇率适度弹性的有效掌控,实施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策略。第四,要关注互利共赢的双边、多边和区域间国际金融合作机制建设。第五,要关注有效规避美元汇率风险和应对美元霸权,不断探索完善货币互换、人民币跨境清算体系、数字人民币跨境交易。
刘细文认为中国特色的智库研究将围绕以下两个目标:一是中国特色的智库要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建设;二是要构建国际新的话语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智库的主要功能包括议题设置、对策研究、信息集成和智库传播,智库机构的核心价值应该体现在思想生产和沟通平台的搭建。因此,需要调整智库的评价体系,从智库创新的评价,咨政支持政策落实效果的评价,话语权的评价等方面展开。
在报告发布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廖群发布题为《劫后重启——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经济与中国未来》研究报告,这是宏观形势论坛之讲好中国经济金融故事报告系列第五期研究成果。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杨清清主持该环节。
报告认为,从全球局势来看,中期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以及通货膨胀的上行风险都进一步增大。长期如果逆全球化走向极端,则世界经济必将衰退至崩溃的地步。从中国局势来看,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在2022年大幅放缓,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的经济增长已达到制高点。无论是从经济增长还是经济质量提升的角度,中国经济崛起的势头不可能改变,崛起仍是进行时,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将继续提升。报告还认为中国经济已实现中高速增长,按当前汇率和价格水平计算,预计将于2030年从2021年的18.5%升至22.2%并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高。
16日下午,论坛设有三场平行分论坛,分别为“大国博弈与智库作为”、“提振信心与智库合作”、“战略布局与智库创新”,每场各有上下半场,近50位专家学者参与并展开深入交流。
在分论坛一主题为“大国博弈下的智库思想原创力与斗争性”的第一环节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王立华,文化纵横杂志社社长杨平,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学院教授欧阳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研究所前所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晓晶,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戈先后发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蔡彤娟主持。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在大国博弈下,提升智库思想原创力与斗争性需要注重三个方面:其一,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提升战略思维;其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智库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强化智库谋略的国际洞察力;其三,应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提出应对方案,提升中国智库国际主题设置能力,引起国际社会共鸣。
在分论坛一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智库国际话语权”的第二环节中,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前中东特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吴思科,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机构与智库评价研究室主任胡薇,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胜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北京日报社长安街知事编辑部主编郭涛先后发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陈放主持。
与会嘉宾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特点和大家探讨了中国新型智库的建设现状、四大职责和优势,分享了智库在初期疏导、议题设置和公共外交等领域所做的贡献,同时指出国家要加大对中国新型智库的支持扶植,创造条件让智库走出去、引进来,成为中外政策沟通的桥梁,讲好中国故事,对外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在分论坛二主题为“中美关系、人文交流与智库角色”的第一环节中,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何伟文,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处处长、研究员李鼎鑫,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欧亚研究院执行院长许勤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人民论坛杂志社人民智库主任石晶,华中科技大学华中智库副院长、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杜志章先后发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杨清清主持。
与会嘉宾提到当前两国和世界都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特别是在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后共同引领双边关系企稳向好的背景下,探讨构建行动型智库就愈发显现出其迫切性、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为了稳定中美关系,中美双方智库应当持续就双边关系的所有领域展开交流、研讨与合作,特别是要推动人文交流,大力促进民心相通,从而提升中美民众之间互信指数。
在分论坛二主题为“全球治理改革与智库公共外交”的第二环节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前副所长丁一凡,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智库研究中心主任朱旭峰,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智库办主任周湘智,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海国图智研究院院长陈定定,北京师范大学金砖国家合作中心主任王磊,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站编辑部副主任李小华先后发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申宇婧主持。
与会嘉宾提出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与逆经济全球化现状使得全球治理的规则形同虚设,地缘政治冲突也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极大破坏。在此影响下,气候变化、公共债务膨胀、技术升级创新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治理进入失灵状态。为此,中国智库要及时发声,对冲国际舆论场关于中国的负面论调,践行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念。
在分论坛三主题为“俄乌冲突、2023年国际局势与智库国际传播”的第一环节中,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教授李刚,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潘庆中,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彭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负责人张晓萌,《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丁刚,华侨大学世界文明对话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黄日涵,环球时报英文版副总编卢静娴先后发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刘英主持。
与会嘉宾认为一是应以智库运行机制、人才队伍、优质内容、传播平台作为抓手持续提升智库建设;二是世界舆论造谣抹黑中国的现象目前仍然有扩大的态势,简单的“我对你错”方式的反驳不够具有说服力,仍要依托扎实的研究,才能提出有信服的观点;三是智库要“动起来”“走出去”,多进行社会实地调研、参加国际重要会议、在媒体传播以推动智库创新发展。
在分论坛三主题为“‘一带一路’十周年与智库国际引导力”的第二环节中,清华大学智库中心副主任史志钦,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珩,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朱永彪,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戎先后发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方菏阳主持。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舆论战已成为国际斗争的重要战场,“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对此,智库需要不断优化引导国际舆论,更加注重实际成效,同时完善智库研究的生态建设,向国际传播好智库思想,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软实力。
随后进入大会分论坛汇报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蔡彤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处处长、研究员李鼎鑫,华侨大学世界文明对话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黄日涵分别进行三场分论坛的汇报。
最后,资深媒体人、《环球时报》原总编辑胡锡进发表闭幕特别演讲,并与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展开深入访谈,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问答。
资深媒体人、《环球时报》原总编辑 胡锡进
胡锡进在发言时表示,第一,经济发展对于当下中国非常重要,今年我国一定会下大力度发展经济。去年年底中国对新冠疫情举措的转向是否是一次成功的战略突围,取决于今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第二,要对未来持有信心。最近几年,虽然在互联网领域有很多负面声音,但是也确实涌现出很多的大企业、创新性企业,这些都是时代的弄潮儿,是促进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机会永远有,勇敢的人永远都有。第三,国际形势方面,2023年会比2022年相对稳定,“黑天鹅”相对较少。我们应当对国家在处理国内、国际问题的总体战略能力保持充分信心。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兼董事会主席 金立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张军扩
吴卫星表示,中国的资本市场未来开放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是加强开放环境下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的建设。第二是维护跨境投融资活动的正常秩序。第三是国际基础设施的建设。资本市场的开放对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给我们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司的治理都提出了很多挑战。
在17日上午的圆桌讨论环节,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所长武超则,华创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等参与了讨论。圆桌论坛由巨丰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振鑫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 高福
推荐阅读
宏观形势论坛2023,副外长谢锋开场演讲,近100位嘉宾两天深度研讨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我知道你“在看”哟~